中国葡萄酒消费骤降 25%,行业向高端瓶装葡萄酒和数字销售转型

2025年 11月 06日

国内生产商面临需求下降,但仍投资于质量和电子商务,以便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与全球品牌竞争

中国正努力将自己定位为全球葡萄酒行业的领导者,尽管它面临着国内消费的下降和进口品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的葡萄酒行业正处于转型期,既有雄心勃勃的生产目标,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葡萄酒产量和消费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行业分析师指出,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在 2012 年左右达到顶峰。此后,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23 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比上一年下降了近 25%。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一员。预计到 2024 年,葡萄酒零售额将达到 268 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对全球生产商的重要性依然不减。

中国不仅是葡萄酒消费大国,还在大力投资本国的葡萄酒生产。位于中国中北部的宁夏地区因其葡萄园和葡萄酒庄而备受国际关注。那里的生产商正在努力使其葡萄酒的质量和声誉与波尔多等知名产区相媲美。最近,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品酒会上,法国葡萄酒评论家米歇尔-贝丹(Michel Bettane)称赞中国葡萄酒技术精准,甚至认为中国葡萄酒在这方面已经超过了一些法国葡萄酒。贝丹特别提到了宁夏的赤霞珠,认为这是中国葡萄酒进步的一个突出例子。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规模是其主要优势之一。目前,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可与全球领先的生产商媲美。然而,规模本身并不能保证商业上的成功。中国葡萄酒厂仍然面临着质量、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知度方面的挑战。

在进口方面,中国一直在减少从国外购买瓶装葡萄酒。这一趋势在疫情期间以及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的贸易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如今,法国、智利和意大利主导着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对中国生产商而言,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在价格上竞争,还要在品牌形象上与国外知名品牌竞争。

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葡萄酒的重要销售渠道。目前,超过一半的中国酒类买家使用天猫和京东等网络平台,远高于其他主要市场。预计到2027年,葡萄酒在线销售额将以每年约8%的速度增长。这种转变有利于那些能够接触到年轻、精通数字技术的消费者的生产商。

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仍然与其他国家不同。在国内消费的所有葡萄酒中,红葡萄酒约占 95%,远远超过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或起泡葡萄酒。对高端葡萄酒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导致每升葡萄酒的价格上涨,即使总体消费量下降。

中国葡萄酒厂正致力于提高质量和打造强势品牌,以摆脱单纯依靠产量和低利润竞争的局面。政府通过鼓励行业内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来支持这些努力。

对于外国生产商而言,中国将继续提供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成功越来越取决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根据当地口味调整营销策略以及保持强大的数字影响力。

对于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来说,风险依然存在。国内消费的进一步下降或经济放缓可能会损害销售,尤其是如果消费者减少对高档葡萄酒等奢侈品的消费。来自其他饮料的竞争和消费者对健康选择偏好的改变也构成了威胁。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处于十字路口:通过扩大国内生产和数字化创新,中国葡萄酒市场大有可为,但同时也要求本地和国际生产商具备适应能力。在这一不断变化的格局中,谁能将规模与质量相结合,并通过网络有效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